正文

「立体构成著名建筑」与立体构成有关的著名建筑 -z6尊龙平台

z6尊龙平台-ag尊龙凯时 236 0

立体构成著名建筑

与立体构成有关的著名建筑

格罗培斯的简介,50字左右。

瓦尔特·格罗皮乌斯(walter gropius)1883年5月18日生于德国柏林,是德国现代建筑师和建筑教育家,现代主义建筑学派的倡导人和奠基人之一,公立包豪斯(bauhaus)学校的创办人。父亲也是一位建筑师。1969年7月5日卒于美国波士顿。格罗皮乌斯积极提倡建筑设计与工艺的统一,艺术与技术的结合,讲究功能、技术和经济效益。1945年同他人合作创办协和建筑师事务所,发展成为美国最大的以建筑师为主的设计事务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他的建筑理论和实践为各国建筑界所推崇。 中文名瓦尔特·格罗佩斯外文名walter gropius国籍德国出生地柏林出生日期公元1883年5月18日人物关系阿尔玛·玛利亚·辛德勒前妻人物生平格罗皮乌斯是德裔美国建筑师。现代主义建筑学派的倡导人之一。原籍德国,父亲和叔父都是著名的建筑师。格罗皮乌斯从小就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1903~1907年就读于慕尼黑工学院和柏林夏洛滕堡工学院。1907~1910年在柏林建筑师p·贝伦斯的建筑事务所任职。1910~1914年自己开业,同a·迈耶合作设计了他的两座成名作:“法古斯鞋楦厂”和1914年在科隆展览会展出的“示范工厂”和“办公楼”。格罗皮乌斯是建筑师中最早主张走建筑工业化道路的人之一。他认为现代建筑师要创造自己的美学章法,“通过精确的不含糊的形式,清新的对比,各种部件之间的秩序,形体和色彩的匀称与统一来创造自己的美学章法。这是社会的力量与经济所需要的。瓦尔特·格罗皮乌斯1911年,他成为德国劳工同盟组织中的成员,同时他们建立了一种新的设计方式,即将创造性的设计师与机器作品相结合的制作方式。该组织反对模仿,同时讨厌为功能而行的简单理论。[2]1915年开始在魏玛实用美术学校任教。1919年任校长,当时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他将实用美术学校和魏玛美术学院合并成为专门培养建筑和工业日用品设计人才的学校,即公立包豪斯学校。包豪斯的目的是将艺术和工艺结合起来,以此解决工业革命所产生的问题。格罗皮乌斯认为,“必须形成一个新的设计学派来影响本国的工业界”。学校的新方针是:1)设计强调自由创造,反对因袭模仿、墨守成规;2)手工艺和机器生产结合;3)强调各门艺术间的交流融合,提倡向绘画和雕塑艺术学习;4)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理论素质;5)学校教育和社会生产相联系。在格罗皮乌斯的主持下,一些激进派的艺术家到包豪斯任教,丰富和开阔了建筑设计的思路和手法。逐渐,在包豪斯产生了一种新的工艺美术风格和建筑风格,特点是:注重满足实用要求;发挥新材料和新结构的技术性能和美学性能;造型整齐简洁,构图灵活多样。20 年代格罗皮乌斯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就是包豪斯校舍。由于德国法西斯的得势,包豪斯学校被认为是俄国布尔什维克渗透的工具,处境艰难。1930 年密斯·凡德罗接任格罗皮乌斯的校长职务,迁校柏林。1933 年学校被迫关闭。离开包豪斯之后,格罗皮乌斯在柏林从事建筑设计和研究工作,尤其是研究居住建筑、城市建设和建筑工业化问题。希特勒上台后,格罗皮乌斯于 1934 年离开了德国,来到伦敦。在和英国建筑师马克斯威尔·福莱(maxwell fry)的合作中,设计了一些中小型建筑。1937 年格罗皮乌斯应邀到美国哈佛大学设计研究院任教授和建筑学系主任,从此居留美国。1945 年他邀请了一些知名建筑家,共同组织了 tac——建筑师合作协会。这个机构的作品有纽约泛美航空公司大厦(1958 年)、巴的摩尔的 oheb shalom 教堂等。他在美主要进行建筑教育活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他的建筑理论和实践为各国建筑界所推崇,此外他对玻璃幕墙的构造有着重要的贡献。50~60年代,他获得英国、联邦德国、美国、巴西、澳大利亚等国建筑师组织、学术团体和大学授予的荣誉奖、荣誉会员称号和荣誉学位。1969 年去世,享年 86 岁。建筑理念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格罗皮乌斯就开始陆续提出了自己的建筑观点,他的思想从 20 年代到 50 年代在各国建筑师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他认为建筑要随着时代向前发展,必须创造这个时代的新建筑。“旧社会在机器的冲击之下破碎了,新社会正在形成之中。在我们的设计工作中,重要的是不断地发展,随着生活的变化而改变表现方式,决不是形式地追求‘风格特征’。”1910 年,他提议建立用工业化方法供应住房的机构,指出用相同的材料和工厂预制件可以经济而快速地建设住宅。瓦尔特·格罗皮乌斯他的远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变为现实。建筑要进步,就必然会受到保守势力的阻挠。格罗皮乌斯主张坚决地同建筑界的复古主义进行论战。他提出“真正的传统是不断前进的产物,它的本质是运动的,不是静止的,传统应该推动人们不断地前进。”他形象地把这种关系比喻成“现代建筑不是老树上的分枝,而是从根上长出来新。”在设计原则和方法上,20 年代和 30 年代间,格罗皮乌斯把功能因素和经济因素放在首位。他认为这才是新建筑的特点。他的观念并非一成不变。他从国际式逐渐转向注重人们精神上的满足,这也是符合第一次大战到第二次大战的时代的发展变化的。从根本上说,他从未轻视建筑的艺术性,只是功能、技术和经济要素的制约下,侧重不同罢了。格罗皮乌斯所创建的包豪斯学校是建筑界一项具有革命精神的创举。它的活动和提倡的精神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新的艺术家和建筑师们认为这里是进步的和革命的艺术潮流的中心。包豪斯学校无疑给建筑界吹来一股强劲有力的新鲜空气,它的精神启发并影响了一代建筑师。格罗皮乌斯说,必须有一种崭新的设计观念来影响德国的建筑界,否则任何一个建筑师都无法实现他心中的理想,他只有模仿那些已经司空见惯的古旧的东西。欧洲建筑结构与造型复杂而华丽,尖塔、廊柱、窗洞、拱顶,无论是哥特式的式样还是维多利亚的风格,强调艺术感染力的理念使其深刻体现着宗教神话对世俗生活的影响,这样的建筑是无法适应工业化大批量生产的。瓦尔特·格罗皮乌斯格罗皮乌斯针对此提出了他崭新的设计要求:既是艺术的又是科学的,既是设计的又是实用的,同时还能够在工厂的流水线上大批量生产制造。为此,与传统学校不同,在格罗皮乌斯的学校里,学生们不但要学习设计、造型、材料,还要学习绘图、构图、制作,于是,国立建筑工艺学校拥有着一系列的生产车间:木工车间、砖石车间、钢材车间、陶瓷车间等等,学校里没有“老师”和“学生”的称谓,师生彼此称之为“师傅”和“徒弟”。格罗皮乌斯引导学生如何认识周围的一切:颜色、形状、大小、纹理、质量;他教导学生如何既能符合实用的标准,又能独特地表达设计者的思想;他还告诉学生如何在一定的形状和轮廓里使一座房屋或一件器具的功用得到最大的发挥。格罗皮乌斯的教学为国立建筑工艺学校带来了以几何线条为基本造型的全新设计风格。国立建筑工艺学校设计的工厂不再有任何装饰,厂房为四方形,平平的房顶、楼身除支柱外全部用金属板搭构,外镶大块的玻璃,简洁而敞亮,完全适于生产的需要。国立建筑工艺学校设计的椅子没有任何装潢雕饰,四方的坐椅靠背仅由几条曲线状的木条或钢条支撑,它在生产流水线上一天就能产出上百把。国立建筑工艺学校设计的台灯,金属的半圆灯罩下一根灯杆直立在薄薄的圆形灯座上……至此,小到水壶大到楼房,格罗皮乌斯让他的学生学会了用最简单的方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赢得设计样式和风格的现代感。瓦尔特·格罗皮乌斯1932年,国立建筑工艺学校举办了首届展览会,设计展品从汽车到台灯,从烟灰缸到办公楼,展览会最热情的观众是遍布欧洲的各大厂商,实业家们已经预感到了这种仅以材料本身的质感为装饰、强调直截了当的使用功能的设计将给他们带来巨大的利益,因为一旦这样的设计被实施生产,成本降低了而成效却会百倍地提高。大事记创办学校瓦尔特·格罗皮乌斯曾致书魏玛大公,陈述他建立新型的艺术与工业相结合的教育体系的理想。但由于战争爆发,格罗皮乌斯应征入伍,直到1918年战争结束之后,魏玛共和国认识到自己在战后德国重建和稳定中举足轻重的作用,因而对能够重振德国经济的一切建议都给予关注,格罗皮乌斯的设想便得以受到重视。1919年3月16日,魏玛政府内务大臣弗里希正式任命格罗皮乌斯为魏玛的撒克森大公艺术学院和撒克森大公艺术与工艺学校(战前凡·德·费尔德曾任该校校长)校长。3月20日,经大公同意将两所学校合并,成立国立建筑设计学院,即“包豪斯”。包豪斯格罗皮乌斯的国立建筑工艺学校从此名扬欧洲,它被那些以极大的热情关注着20世纪现代建筑设计理念的人称之为“包豪斯”。包豪斯的开拓与创新引起了保守势力的敌视,1925年,它迁往德国东部的德绍。4月1日,包豪斯在德绍正式开学。从这时起,包豪斯开设了构成课(后由日本在20世纪中叶细化为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也就是现在的三大构成),为现代建筑设计的教学模式和科学发展奠定了基础。“包豪斯”这个译名,它是德语中的专有名词bauhaus的音译,在德语中本来并没有这个词,把德语中已有的一个复合词hausbau(房屋建造)颠倒了一下,把基本词变成了限定词,把限定词变成了基本词,故而bauhaus从字面上讲它的意思无非就是“造房子”,而作为一个专有名词它是指格罗皮乌斯1919年在魏玛创立的德国古典现代主义中最为著名的一个艺术和设计流派,该派在1919—1933年产生的创作(建筑、工艺设计)对世界的建筑艺术和工艺设计的发展产生了非常重大的影响。继1996年魏玛和德绍的包豪斯建筑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之后,2004年教科文组织又将以色列特拉维夫市中心的约有4千多座包豪斯建筑的成片建筑列入名录。一个现代建筑设计流派的建筑两次被列入名录,这种现象是极为罕见的。作品创办建筑系格罗皮乌斯还在学校里专门创办了建筑系,并由他亲自领导,建立起教学——研究——生产于一体的现代教育体系。格罗皮乌斯在此期间设计的包豪斯校舍被誉为现代建筑设计史上的里程碑。这座“里程碑”包括教室、礼堂、饭堂、车间等,具有多种实实在在的使用功用,楼内的一间间房屋面向走廊,走廊面向阳光用玻璃环绕。格罗皮乌斯让包豪斯的校舍呈现为普普通通的四方形,尽情体现着建筑结构和建筑材料本身质感的优美和力度,令世人看到了20世纪建筑直线条的明朗和新材料的庄重。特别是,对于建筑的外层面,不用墙体而用玻璃,这一创举为后来的现代建筑所广泛采用。今天,在世界许多城市依旧可见许多格罗皮乌斯“里程碑”式样的楼宇,它们矗立在我们这一代人生活的视野中,证明着一种富有预见的思想和行动的伟大。流亡柏林1932年,纳粹党强行关闭了包豪斯。当时的校长带领学生们流亡至柏林,学校勉强维持至1933年,直到有一天校舍被纳粹军队占领。从此,格罗皮乌斯的包豪斯消失了。虽然包豪斯在世界上仅存在了15年,但是它简洁实用的设计理念已经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因为这种理念来源于对科学进步与民众需要的尊重,并能充分体现20世纪人类日新月异的生活面貌。包豪斯校舍(格罗皮乌斯作品)迁居英美1931年落成的纽约帝国大厦仅用四方的金属框架结构便支撑起一座102层的摩天大楼,它的出现既得益于建筑设计观念挣脱了古典装饰的羁绊,又得益于新的建筑材料被科学地运用。1958年,纽约西格拉姆大厦落成,它是包豪斯那位带领学生流亡的校长密斯·凡·德·罗设计的,密斯发扬了包豪斯的精神,让简单的四方形成为立体后拔地而起,直向云端。从此,现代城市出现了高楼林立的景象,这种景象接着又成为了一座城市国际化的标志。现代化建筑的出现意味着人类思想与精神的一次解放。瓦尔特·格罗皮乌斯正像格罗皮乌斯在国立建筑艺术学校成立的那一天所说的:“让我们建造一幢将建筑、雕刻和绘画融为一体的、新的未来殿堂,并用千百万艺术工作者的双手将它矗立在高高的云端下,变成一种新信念的标志。”离开了包豪斯的格罗皮乌斯先是去了英国,1934年加入英国国籍,依然从事建筑工业化的研究。1937年,格罗皮乌斯接受了美国哈佛大学的聘请,担任哈佛建筑研究院教授。同年,他加入美国国籍。次年出任研究院院长。1969年在美国去世。主要作品模范工厂模范工厂和行政大楼,1914 年。----继法古斯工厂之后,格罗皮乌斯和密斯又合作了模范工厂和行政大楼。筑为对称式,正面是砖墙,而侧面的圆楼梯全部是玻璃的,显得格外轻巧。这是第一间用透明材料作建筑的主题。虽然现看上去没有什么新鲜,当年却有划时代的意义。包豪斯校舍1925年作品-----格罗皮乌斯在他设计的包豪斯校舍的实验工厂中更充分地运用玻璃幕墙。这座四层厂房,二、三、四层有三面是全玻璃幕墙,成为后来多层和高层建筑采用全玻璃幕墙的先声。把大量光线引进室内是当时现代主义建筑学派主张的现代功能观点的一个主要方面。欧洲传统建筑大多室内幽暗,阳光很少,而格罗皮乌斯设计的房屋有较大的窗户,有阳台。在总体布局上,为了保证阳光照明和通风,摒弃了传统的周边式布局,提倡行列式布局,并提出在一定的建筑密度要求下,按房屋高度来决定它们之间的合理间距,以保证有充分的日照和房屋之间的绿化空间。这些观点在格罗皮乌斯1929~1930年和h.沙龙等人共同设计的德国西门子城住宅区,40年代初和m.l.布劳耶合作设计的美国匹兹堡的铝城住宅区中都得到充分体现。作品厂房公寓他对建筑功能的重视还表现为按空间的用途、性质、相互关系来合理组织和布局,按人的生理要求、人体尺度来确定空间的最小极限等。这些观点充分体现在下述建筑中:包豪斯校舍,他在英国和e.m.弗莱合作设计的剑桥伊姆品登学院(1936),以及西柏林汉莎区的高层公寓(1957)。乡村学院1936年作品----英国平顿乡村学院(village college,impington)是在英格兰建造的第四所乡村学院,位于剑桥,由格罗皮乌斯和英国现代主义流派建筑师弗雷合作,在剑桥教育部长亨利·摩利斯的参与协作下完成。大会议厅右侧部分为两层建筑,其余均为单层。整个平面像一个反写的“之”字,入口位于“之”字形的头部,右侧即为会议厅,左侧是成人娱乐活动场所。建筑立面耐人回味,10 个突出的窗户在颇具动感的弧形墙面上投下富有韵律的阴影。建筑设计注重内部功能,外观平实无华,充分体现了现代建筑的设计风格。德绍建筑“萨克森—安哈尔特州德绍包豪斯建筑”,它建于1925—1926年,为包豪斯学校设计,是格罗皮乌斯的代表作。校舍面积约一万平方米,共分三部分:①教学楼;②生活用房(包括学生宿舍、饭厅、礼堂、厨房、锅炉房等,宿舍为六层,其余为两层);③四层的附属职业学校(与教学楼由过街楼连结)。后两部分均为混合结构。从学校步行五分钟即到教员的小型住宅区。设计强调实用功能,充分利用现代建材、结构,表现简洁、通透,用不对称的造型来寻求整个构图的平衡与灵活性,用非常经济的手段表现出严肃的几何图形。包豪斯创立发展阶段恰逢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百废待兴的时期,为了有助于解决平民百姓的住房问题,包豪斯着重研究小面积住宅和建筑工业化,并注意建筑单体与群体、建筑与环境的和谐问题。包豪斯的设计从房屋到茶壶、台灯,汗牛充栋无所不包。在日常生活用品的设计中,包豪斯强调设计家要着眼于工业大生产,要为大多数人生产实用美观的物品,而不是为少数的富豪生产奢侈品。作品西门子住宅“德国西门子城住宅区”。他和k.瓦许曼合作研制了供装配用的大型预制构件和预制墙板。哈佛研究生中心1949年作品-----“哈佛大学研究生中心”(harvard graduate center,cam-bridge,mass)。他和协和建筑师事务所同仁设计了哈佛大学研究生中心(1949~1950)。位于美国麻省哈佛大学校园北部的一块楔形用地上,由格罗皮乌斯主持下的建筑师协作组设计。研究生中心包括 7 栋学生宿舍和一座公共活动楼,后者设有交谊厅和餐厅。8 个建筑单体散落于基地,构成了形状各异的庭院,互以走廊相连。建筑群构图自由,空间流动开敞,虚实相应,既维护了哈佛校园的空间布局风格,又有创新。研究生中心处处体现了格罗皮乌斯所追求的精致,造型简洁优雅,被国内建筑界称为“对‘理性主义’进行充实与提高”。哈佛大学研究生中心人物评价教育观念瓦尔特·格罗皮乌斯注意培养建筑师的方案设计能力,强调鼓励、启发学生的想象力,推崇自发的主观随意性。主张从幼儿园开始训练,让孩子自由随意地拼搭涂抹以刺激其想象力。学生的作品一定不能改正(保持其想象力)。强调自主地跟随心灵进行创作,这种观点源于格罗皮乌斯的艺术观点,即心灵(心理)是最基本、第一位的,感知来自内部。作品包豪斯是德语bauhaus的译音,由德语hausbau(房屋建筑)一词倒置而成。以包豪斯为基地,20世纪20年代形成了现代建筑中的一个重要派别──现代主义建筑,主张适应现代大工业生产和生活需要,以讲求建筑功能、技术和经济效益为特征的学派。包豪斯一词又指这个学派。格罗皮乌斯,著名建筑设计大师,他令20世纪的建筑设计挣脱了19世纪各种主义和流派的束缚,开始遵从科学的进步与民众的要求,并实现了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1918年,协约国司令福熙将军向德国提出了苛刻的停战条件:德军必须交出5000门大炮、15万辆车、全部的海军和空军、5000台火车头……而已经失去了大片国土控制权的德国只有被迫接受。历时四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终于结束了,德国近四分之三的城市在战火中成为一片废墟,废墟上的整个德国都被战败的阴影笼罩着。这时,在德国中部的小城魏玛,一位名叫沃尔特·格罗皮乌斯的设计师却与所有沮丧的德国人不同,他以极大的热情致信政府,畅谈战后德国重建最需要的是建筑设计人才。他说,欧洲工业革命的完成使工业化生产必将进入未来的建筑领域,欧洲建筑的古典主义理念和风格会阻碍建筑产业的现代化。所以,虽然国家百废待兴,但成立一所致力于现代建筑设计的学校是当务之急。信发出去了,格罗皮乌斯的朋友都认为他疯了,他们说,别说在魏玛,就是在整个德国,建一所医院、建一座住宅远比成立一所设计学校重要得多。但是,政府仅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商议,就采纳了格罗皮乌斯的建议。建筑风格他的建筑设计讲究充分的采光和通风,主张按空间的用途、性质、相互关系来合理组织和布局,按人的生理要求、人体尺度来确定空间的最小极限等。格罗皮乌斯代表作是1965年完成的《新建筑学与包豪斯》。法古斯工厂格罗皮乌斯积极提倡建筑设计与工艺的统一,艺术与技术的结合,讲究功能、技术和经济效益。这些观点首先体现在法古斯工厂和1914年科隆展览会展出的办公楼中。备受推崇格罗皮乌斯在美国广泛传播包豪斯的教育观点、教学方法和现代主义建筑学派理论,促进了美国现代建筑的发展,为各国建筑界所推崇。70年代以来,西方建筑界新的建筑流派和理论不断涌现,出现了批判现代主义建筑千篇一律、枯燥无味的倾向,认为这是偏重功能、技术和经济效益,忽视人的精神要求造成的。这种批判波及格罗皮乌斯。对于格罗皮乌斯在建筑理论和实践上的作用评价不一,但对于他创立包豪斯学校等在现代建筑教育上的贡献则是一致肯定的。格罗皮乌斯参加发起组织现代建筑协会,传播现代主义建筑理论,对现代建筑理论的发展起到一定作用。作品参考资料[1]  大师作品.[2]  瓦尔特·格罗皮乌斯.卓格软装学院 [引用日期2014-07-03] [3]  包豪斯校舍.
格罗培斯(1883年5月18日-1969年7月5日),德国建筑师和建筑教育家,现代设计学校先驱包豪斯的创办人。沃尔特·格罗佩斯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现代设计家、设计理论家和设计教育的奠基人。
瓦尔特·格罗皮乌斯_百度百科 德国现代建筑师 格罗培斯,又叫瓦尔特·格罗皮乌斯,1883年5月18日生于德国柏林,死于1969年7月5日。是德国现代建筑师和建筑教育家,现代主义建筑学派的倡导人和奠基人之一,公立包豪斯学校的创办人。
她突突突车了。这些是你给我们最美好最容易失去我这个梦想而努力的人和自己在身边照顾好自己和孩子都在身边我不在身边我会好好爱我就不会再有那么好
上有余额宝

世博会的中国馆是什么样

地理位置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位于上海世博会规划区核心区,以“东方之冠”的构思为主题的中国馆是整个世博园区的标志性永久建筑之一,是世博园区内最高的新建场馆建筑。其西侧为世博轴,东侧、南侧、北侧分别为规划15米宽的云台路、南环路、北环路。地铁m8号线在园区内穿过,地铁周家渡站与国家馆地下结构相连。建筑简介整个中国馆由国家馆、地区馆和港澳台馆三个部分组成。国家馆高63米,架空层高33米,架空平台高9米,上部最大边长为138米乘以138米,下部四个立柱外边距离70.2 米,总建筑面积约为2.7万平方米。地区馆高13米,建筑面积约4.5万平方米,港澳台馆建筑面积约3000平方米。地区馆和港澳台馆将为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及港澳台地区提供展览场所,展示中国多民族的风采及城市变迁。中国馆将向世界展现中国的形象,让世界更直观地了解中国。两个展馆可以同时宽松地容纳7000名观众。建筑技术与构造国家馆的建筑面积为105879平方米,钢结构重2.3万吨。场地西侧、北侧和东侧为地上两层高的地区馆,其南侧为中华广场。官方描述——·国家馆居中升起、层叠出挑,成为凝聚中国元素、象征中国精神的雕塑的造型主体——东方之冠;·地区馆水平展开,以舒展平台基座的形态映衬国家馆,成为开放、柔性、亲民、层次丰富的城市广场;·二者互为对仗、互相补充,共同组成表达盛世大国主题的统一整体.中国馆钢结构尺寸国家馆、地区馆功能上下分区、造型主从配合,空间以南北向主轴统领,形成壮观的城市空间序列,形成独一无二的标志性建筑群体。国家馆结构体系为钢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以四个混凝土核心筒作为主要的抗侧力及竖向承载体系,核心筒结构标高为68米。每个核心筒截面为18.6米×18.6米,相邻核心筒外边距约70米,内边距33米;屋顶边长为138米×138米。.中国馆建筑重要技术尺寸钢结构效果图在34米以下,仅存在16根劲性钢柱,即每个核心筒的四个角部设置截面为箱形(800×800)的劲性钢拄,劲性钢拄从底板起始达60米,与屋顶桁架顶高度相同。从33.75米起,采用20根巨型钢斜撑支撑起整个大悬挑的钢屋盖。巨型钢斜撑底部与核心筒内的劲性柱连接,中间通过层层楼层钢梁与核心筒连接,顶部通过钢桁架与核心筒连接,锚固于劲性钢柱上。为提供巨型钢斜撑底部的结构水平刚度,在33.15米处设置了劲性楼层(楼板内含钢梁)。33米劲性楼层,20道巨型钢斜撑及楼层与屋顶桁架层共同构成了整个钢屋盖的主要受力体系,提供了各楼层的承载支托。设计者是何镜堂。中国馆总造价约20亿
一个巨大的斗拱将冉冉升起。它是红色的,在中国人的色谱中,象征富足、文明、吉祥与进步。与西方古建筑的砖石结构体系相比,中国古代建筑的最大特点就是采用木结构体系。数千年来,中国木结构体系的建筑,与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或者说互为影响,它对中国文化的建树与传播起着明显的标志性作用。中国古代建筑在形态上的最显著特征就是有一个大屋顶,这种屋顶不但体形硕大,而且还是曲面形的,屋顶四面的屋檐也是两头高于中间,整个屋檐形成一条曲线。硕大的屋顶,经过曲面、曲线的处理,显得不那么沉重和笨拙,再加上一些装饰,就成了中国古代建筑富有情趣的一部分,古代文人欣然称之为“如鸟斯革,如翚斯飞”。如果我们走进故宫,看太和殿、保和殿等体量庞大的建筑,居然一点也没有沉重感。在严谨与庄重中还能透出几许灵动,就因为凌空翘起的飞檐划出了一道弧形的轮廓线,使覆盖面积很大的屋顶变得轻巧起来,成为极富神韵和表现力的一部分。

中国国家馆 中国国家馆以象征中国精神的雕塑造型“东方之冠”为构思主题,取自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中的元素——斗拱。其“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的16 字设计理念,体现了中国文化的深厚积淀。主色调运用传统、沉稳的“中国红”,表达了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设计理念:“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中国馆位于世博园区南北、东西轴线交汇处的核心地段,东接云台路,南邻南环路,北靠北环路,西依上南路,轨道8 号线在基地西南角地下穿过。中国馆由国家馆、地区馆和港澳台馆三个部分组成。国家馆高63 米,架空层高33 米,架空平台高9 米,上部最大边长为138 米乘以138 米,下部四个立柱外边距离70.2 米,建筑面积约为2.7 万平方米。地区馆高13 米,建筑面积约4.5 万平方米,港澳台馆建筑面积约3000平方米。地区馆和港澳台馆将为全国31 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及港澳台地区提供展览场所,展示中国多民族的风采及城市变迁。中国馆将向世界展现中国的形象,让世界更直观地了解中国。两个展馆可以同时宽松地容纳7000 名观众。中国馆建筑外观以“东方之冠”的构思主题,表达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国家馆居中升起、层叠出挑,成为凝聚中国元素、象征中国精神的雕塑感造型主体——东方之冠;地区馆水平展开,以舒展的平台基座的形态映衬国家馆,成为开放、柔性、亲民、层次丰富的城市广场;二者互为对仗、互相补充,共同组成表达盛世大国主题的统一整体。国家馆、地区馆功能上下分区、造型主从配合,形成独一无二的标志性建筑群体。上海海关 2010 上海世博会场馆简介第 3 页 共 88 页除国家馆的“斗冠”造型整合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要素外,地区馆的设计也极富中国气韵,借鉴了很多中国古代传统元素。地区馆以“叠篆文字”传达出中华人文历史地理信息。在地区馆最外侧的环廊立面上,将用叠篆文字印出中国传统朝代名称的34 字,象征中华历史文化源远流长;而环廊中供参观者停留休憩的设施表面,将镌刻各省、市、区名称34 字,象征中国地大物博,各地团结共同进取。中国馆运用立体构成手法对传统元素进行开创性的演绎,它的建筑语言简练而直率,传统建筑构件的繁复度大大降低。直线条构成了平衡与稳重,四柱之中的空间感增加了通透。挑空33 米形成的巨大空间,增加了建筑的通透感和公共性、开放性,与广场的联接又增强了它的平民化。层层叠加、向上展开的倒金字塔型有一种振翅飞翔、御风而上的动感,使这个建筑具有很强的标志性和不同凡响的外观,并予人超时空的想象。它的立面也是很丰富的,多层次的,也为光与影的变化、与大自然的对话留下了足够的空间。在外观上,它通体披一层鲜亮的红色,予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在广阔的园区里非常醒目,远远望去,它有一种坚固而空灵的雕塑感。外墙参照了故宫外墙的颜色。 上层建筑的贴面可以是轻质金属,也可以是轻质陶瓷。柱子是钢筋水泥的。

德国的知名建筑师,工程师,及其作品

贝伦斯(peter behrens, 1868-1940) 贝伦斯是德国现代建筑和工业设计的先驱。1886-1891年贝伦斯在汉堡工艺美术学校接受艺术教育,后改行学习建筑。1893年起成为慕尼黑分离派成员,1900年加入由艺术家、建筑师、设计师组成的七人团,开始建筑设计活动,1907年成为德意志制造联盟的推进者与领袖人物,同年受聘担任德国通用电器公司aeg的艺术顾问,开始其作为工业设计师的职业生涯。1909年,贝伦斯设计了德国通用电气公司aeg的透平机制造车间与机械车间,在建筑形式上摒弃了传统的附加装饰,造型简洁,壮观悦目,被称为第一座真正的现代建筑。除了建筑设计之外,贝伦斯还为aeg做了许多产品设计,如电水壶、电钟、电风扇等。这些设计没有一点伪装和牵强,使机器在家居环境中亦能以自我的语言来表达。贝伦斯在aeg这个实行集中管理的大公司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他全面负责公司的建筑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以及产品设计,使这家庞杂的大公司树立起一个统一完整的鲜明形象,开创了现代公司识别计划的先河。aeg的标识经他数易其稿,一直沿用至今,成为欧洲最著名的标志之一。贝伦斯还是一位杰出的设计教育家,他的学生包括格罗披乌斯,米斯和柯布西埃,他们后来都成为20世纪最伟大的现代建筑师和设计师。格罗披乌斯(walter gropius, 1883-1969)格罗披乌斯出生于柏林的一个建筑师家庭,青年时代曾在柏林和慕尼黑学习建筑。1907年起在贝伦斯的事务所工作,1910年与迈耶合伙在柏林开设建筑事务所,并于次年合作设计了采用大片玻璃幕墙和转角窗的法古斯工厂。1919年,格罗披乌斯在德国魏玛创建了建国立建筑学校,简称包豪斯,其目的是培养新型设计人才。学校重视基础训练,逐渐形成以平面构成、立体构成和色彩构成为特色的基础课程。学校主张艺术与技术的统一;动手能力与理论素养并重;强调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提倡在掌握手工艺的同时,了解现代工业的特点并遵循自然与客观的法则来进行设计。1925年,由于受到反动政府的迫害,包豪斯迁往德骚,格罗披乌斯提拔了一些优秀的教员,完善了教学计划和设施,并设计了新的包豪斯校舍。1928年,格罗披乌斯迫于各种压力,辞去包豪斯校长职务。1937年,格罗披乌斯到美国哈佛大学任建筑系主任,并创立了协和设计事务所。格罗披乌斯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设计师,设计理论家和设计教育的奠基人,他对二十世纪现代设计的影响是难以估计的。米斯(ludwig mies van der rohe, 1886-1969)米斯生于德国的一个普通石匠家庭。1907年,他与格罗披乌斯一同在贝伦斯的事务所工作,受到贝伦斯的很大影响。1928年,他提出了 少即是多的名言,提倡纯净、简洁的建筑表现。1929年,米斯设计了巴塞罗那国际博览会的德国馆,其空畅的内部空间,优雅而单纯的现代家具,使他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受注目的现代设计家。1930年米斯担任包豪斯第三任校长,努力把学校改造为一个单纯的设计教育中心。他认为只有建筑设计能够使设计教育得到健康的发展,因而这种以建筑为核心来凝聚其他专业的做法一直贯穿于米斯的任期中。但之后政治气氛日益恶化,1933年纳粹政府上台,其文化部发出的第一号命令就是关闭包豪斯,至此结束了其14年的办学历程。1938年,米斯移居美国,任伊利诺理工学院建筑系教授。他通过自己一生的实践,奠定了明确的现代主义建筑风格,并影响了好几代的现代建筑师和设计师,很少有人对现代建筑的影响能够有他那么大。美国作家汤姆.沃尔夫曾在他的著作《从包豪斯到现在》中提到,米斯的原则改变了世界都会三分之一的天际线,这并不夸张,反映出了他的重要作用和影响。纳吉(laszlo moholy-nagy, 1895-1946)纳吉出生于匈牙利,早年以绘画和平面设计为主。纳吉于1921年来到包豪斯, 1923年接替伊顿的职务,负责包豪斯的基础课程教学。纳吉强调形式和色彩的理性认识,注重点,线,面的关系,通过实践,使学生了解如何客观的分析两度空间的构成,并进而推广到三度空间的构成上,这就为设计教育奠定了三大构成的基础,也意味着包豪斯开始由表现主义转向理性主义。与此同时,纳吉也在金属制品车间担任导师,致力于用金属与玻璃结合的办法教育学生从事实习,为灯具设计开辟了一条新途径,在这里出现了许多包豪斯最有影响的作品。他努力把学生从个人艺术表现的立场转变到比较理性的,科学地了解和掌握新技术和新媒介,他指导学生制作的金属制品都具有非常简单的几何造型,同时也具有明确、恰当的功能特征和性能。包豪斯解散后,纳吉于1937年在美国芝加哥成立了新包豪斯,作为原包豪斯的延续,将一种新的方法引入了美国的创造性教育,但这所学校的毕业生多数被聘为艺术家,手工艺人和教师,而非工业设计师。新包豪斯后来与伊利诺工学院合并。布劳耶(marcel breuer, 1902-1981)布劳耶出生于匈牙利,1920年曾在维也纳艺术学院学习,后成为包豪斯的第一期学生,毕业后任包豪斯家具部门的教师,主持家具车间。在那里,布劳耶充分利用材料的特性,创造了一系列简洁、轻巧、功能化并适于批量生产的钢管椅,造型轻巧优雅,结构简单,成为他对20世纪现代设计做出的最大贡献。1932-1934年,他主要在瑞士工作,从事家具的设计。1935年开始致力于胶合板成型家具、标准化模数单元家具、室内设计以及标准化模数的单元住宅等的研究。1937-1946年布劳耶任教于哈佛大学建筑学院。1947年,布劳耶设计了自己在康乃狄克州的住宅;并于1953-1958年设计了位于巴黎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总部;1963-1966年,他还设计了位于纽约的惠特尼博物馆。布劳耶巧妙的在自然关系中处理木,石材料,形成独特的风格。布劳耶相信工业化大生产,努力于家具与建筑部件的规范化与标准化,是一位真正的功能主义者和现代设计的先驱。华根菲尔德(wilhelm wagenfeld, 1900-1990)华根菲尔德出生于德国不来梅,早年曾在银具厂工作,并接受过艺术教育,1923年开始在包豪斯就学、任教。在包豪斯的金属车间,华根菲尔德设计了著名的镀铬钢管台灯,迄今仍有生产。华根菲尔德反对自我中心的设计观念,他声称工业中的设计是一种协作的活动,与艺术家的工作毫无共同之处。他否认把功能作为形式的决定性因素,认为功能并不是最终目的,而是良好设计的先决条件。这种观念的改变和他适应工业生产的能力,使他得以作为一位主要的设计师在第三帝国期间继续工作,这在他先前的包豪斯同仁中是少见的。1929年,他开始从家具,陶瓷,玻璃等工业中获得设计委托,1931-1935年,他被委任为柏林的国立美术学院的教授。1935年被聘为劳西兹玻璃公司的艺术指导。由于改善了产品质量,他设计的特制精美玻璃制品使他获得了国际声誉。他主要的作品都是模压成型的玻璃器皿,如供餐馆、酒家所用的酒杯,商业上使用的瓶、罐,及采用模数化的厨房容器和盘子等。所有这些产品都没有装饰,而是强调简洁的线条和微妙的体型变化,有克制的探索了玻璃可塑的特征。战后,华根菲尔德一面在德国科学院和国立美术学院任职,继续从事设计教育,一面积极从事设计活动。1954年,华根菲尔德成了独立开业的设计师,设计了不少优秀的灯具,在这些设计中,灯泡刻板的几何形态被较为有机形态的塑料灯罩所缓和。华根菲尔德作为参与批量生产最有名的德国设计师之一,使工业设计的潜力在更加专业化的生产体系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挥。布兰德(marianne brandt, 1893-1983)布兰德1911年进入皇家撒克逊学院学习绘画、雕塑,1917年建立了个人的工作室。1923年,布兰德进入包豪斯的金属制品车间学习。受到纳吉的影响,她将新兴材料与传统材料相结合,设计了一系列革新性与功能性并重的产品,其中包括她1924年设计的著名的茶壶。她的设计采用几何形式,运用简洁抽象的要素组合传达自身的实用功能。布兰德也十分关注批量化生产问题,1927年她设计了著名的有康登台灯,具有可弯曲的灯颈,稳健的基座,造型简洁优美,功能效果好,并且适于批量生产,成了经典的设计,也标志着包豪斯在工业设计上趋于成熟。离开包豪斯后,布兰德仍进行了一段时间的金属制品设计,但后来布兰德主要从事绘画,雕塑,并担任一些院校的教学工作,再也没有重现在包豪斯时的辉煌。布兰德是现代设计史中的重要人物,不仅因为她创造了许多20世纪最美观耐用的金属制品,还因为她在男性主导的金属制品设计领域拥有一席之地。后来布兰德曾回忆就学包豪斯时,在她受到广泛肯定和接受之前,只能被分配做一些沉闷重复的工作的情况。最终布兰德成为了包豪斯培养的最著名的设计师之一,并且是仅有的几个并非出自织物车间的女设计师之一,直至今天,她的有些设计仍在生产。波尔舍(ferdinand alexander porsche, 1875-1951)波尔舍生于波希米亚(bohemia),多年从事汽车设计工作,1910年时,他已在空气动力学与汽车造型的关系研究上有所造诣,成为流线型理论与实践的专家。20世纪30年代,德国新兴的高速公路刺激了对流线型的极大热情,诸如梅桑德斯和巴戈利亚公司都生产了适于高速公路的优良车型,将流线型与严格的欧洲车身设计传统结合起来,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波尔舍为大众所设计的一款小型廉价车,其原型是1936-1937年间设计的,也是大众公司最早的汽车之一,因为体积小,采取简洁的流线型风格,外型酷似甲壳虫,因而被戏称为甲壳虫小汽车。与现代主义刻板的几何形式语言相比,其有机形态更富于生趣,更易于理解和接受,一经推出就大受欢迎。希特勒本人参加了1937年大众甲壳虫小汽车的生产开幕式,并且乘坐了汽车,表示赞赏。然而1939年战争爆发,该汽车的批量生产被迫中断,超过30万的定单无法兑现,汽车厂在战争期间只能生产军用车辆,直至1945年英国占领军首先在德国恢复了该车的批量生产,大众公司紧随其后。到20世纪50年代,甲壳虫汽车作为新兴中产阶级的首选交通工具成为德国复兴的标志。科拉尼(luigi colani, 1926- )科拉尼出生于德国柏林,早年在柏林学习雕塑,后到巴黎学习空气动力学,1953年在加州负责新材料项目,这样的经历使他的设计具有空气动力学和仿生学的特点,表现出强烈的造型意识。当时的德国设计界努力推进以系统论和逻辑优先论为基础的理性设计,而科拉尼则试图跳出功能主义圈子,希望通过更自由的造型来增加趣味性,他设计了大量造型极为夸张的作品,被称为设计怪杰。早在50年代,他就为多家公司设计跑车和汽艇,其中包括世界上第一辆单体构造的跑车bmw700(1959)。60年代他又在家具设计领域获得举世瞩目的成功。之后,科拉尼用他极富想象力的创作手法设计了大量的运输工具、日常用品和家用电器。虽然它们并非百分之百都是优良设计,但确实有极高的造型质量,受到舆论和公众的普遍认可,与此同时他也遭到来自坚持现代主义的设计机构的激烈批评。科拉尼说:地球是圆的,所有的星际物体都是圆的,而且在圆形或椭圆形的轨道上运动......甚至连我们自身也是从圆形的物种细胞中繁衍出来的,我又为什么要加入把一切都变的有棱有角的人们的行列呢?我将追随伽利略的信条:我的世界也是圆的。作为20世纪最著名,同时也是最受争议的设计师之一,有人认为他离经叛道,也有人把他当作天才和圣人一样崇拜。然而科拉尼认为他的灵感都来自于自然:我所做的无非是模仿自然界向我们揭示的种种真实。拉姆斯(dieter rams, 1932- )拉姆斯早年在德国威斯巴登的实用艺术学校学习建筑设计及室内设计,后作为职业工业设计师从事设计活动。20世纪50年代中期,拉姆斯等一批年轻设计师受聘于当时尚默默无闻的博朗公司,组建设计部,并与乌尔姆造型学院建立了合作关系。该院的产品设计系主任古戈洛特发展出一套系统设计的方法,而拉姆斯则成为该理论的积极实践者。1956年,拉姆斯与古戈洛特共同设计了一种收音机和唱机的组合装置,该产品有一个全封闭的白色金属外壳,加上一个有机玻璃的盖子,被称为白色公主之匣。1959年,他们将系统设计理论应用到实践中,设计了袖珍型电唱机与收音机组合,与先前的音响组合不同的是,其电唱机和收音机是可分可合的标准部件,使用十分方便,这种积木式的设计是以后高保真音响设备设计的开端,到了70年代,几乎所有的公司都采用这种积木式的组合体系。拉姆斯将系统设计方法在实践中逐渐完善,并推广到家具乃至建筑设计,使整个空间有条不紊,严格单纯,成为德国的设计特征之一。系统设计形成的完全没有装饰的形式特征,被称为减约风格,色彩上主张采取中性色彩:黑,白,灰。拉姆斯认为单纯的风格只不过是解决系统问题的结果,提供最大的效率并清除社会的混乱,他说:最好的设计是最少的设计,因此被设计理论界成为新功能主义者。艾斯林格(hartmut esslinger, 1944- )艾斯林格早年在斯图加特的理工学院学习电子工程,后在一所设计院校学习工业设计,这样的经历使他能完满的将技术与美学结合在一起。1969年,艾斯林格在德国黑森州创立了自己的设计事务所。1982年,他为维佳公司设计了一种亮绿色的电视机,命名为青蛙,获得了巨大成功,于是艾斯林格将青蛙作为自己的设计公司的标志和名称。青蛙公司的设计既保持了乌尔姆设计学院和博朗公司的严谨和简练,又带有后现代主义的新奇,怪诞,艳丽,其设计哲学是形式追随激情,有时甚至带有嬉戏的特色,在设计界独树一帜,很大程度上改变了20世纪末的设计潮流。艾斯林格曾说:设计的目的是创造更为人性化的环境,我的目标一直是将主流产品作为艺术来设计。青蛙设计公司的出色表现大大提升了工业设计职业的地位,向世人展示了工业设计师是产业界的基本成员以及当代文化生活的创造者之一。艾斯林格1990年荣登商业周刊封面,这是自罗维1947年以来设计师仅有的殊荣。艾斯林格无疑是当今世界最负盛名和最成功的工业设计师之一,他以其突破性的设计重新定义了现代消费美学观念。1992年他获得了罗维终身成就奖,许多设计作为经典被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收藏。他所领导的青蛙设计公司以其前卫,甚至未来派的风格不断创造出新颖,奇特,充满情趣的产品,尤其在高科技产品方面极具有影响力。里特维尔德(gerrit rietveld, 1888-1964)里特维尔德生于乌特勒支市,是荷兰著名的建筑与工业设计大师、荷兰风格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他非常偏爱单纯的线条、颜色,以便大量制造,这种简洁的设计概念深刻地影响了日后的设计界。里特维尔德1917年设计了现代主义设计运动的重要经典作品红/蓝椅,以一种实用产品的形式生动地解释了风格派抽象的艺术理论。他1934年设计了曲折椅,椅子的脚、座椅部分及靠背都摆脱了传统椅子的造型,非常节省空间。这张椅子是这位大师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1925年,里特维尔德设计了位于乌特勒列支市的什罗德住宅和住宅内的室内设计及家具设计,此建筑的风格完全是风格派的立体化体现。风格派对于世界现代主义的风格形成起有很大的影响作用,它的简单的几何形式,以中性色(白、黑、灰)为主的色彩计划,以及立体主义造型和理性主义的结构特征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成为国际主义风格的标准符号。提革(walter darwin teaque,1883-1960)提格美国最早的职业工业设计师之一,并是一位非常成功的平面设计家。他的设计生涯与世界最大的摄影器材公司--柯达公司有非常密切的关系。1927年为柯达公司设计照相机包装,1936年设计了柯达公司的班腾相机,这是最早的便携式相机,相机的基本部件压缩到基本的地步,为现代35毫米相机提供了一个原型与发展基础。他与技术人员密切合作,善于利用外型设计的美学方式来解决功能与技术上的难点,这是美国工业设计师的一个重要特点。提格发展了一套设计体系,为企业开发整个产品系列的设计,这种设计方式使他成为早期美国最为成功的工业设计师之一。1955年,提格的设计公司与波音公司设计组合作,共同完成了波音707大型喷气式客机的设计,使波音飞机不仅有很简练、极富现代感的外形,而且创造了现代客机经典的室内设计。罗维(raymond loeway, 1889-1986)罗维出生于法国巴黎,后移居美国。他是美国工业设计的重要奠基人之一,一生从事工业产品设计、包装设计及平面设计(特别是企业形象设计),参与的项目达数千个,从可口可乐的瓶子直到美国宇航局的空中实验室计划,从香烟盒到协和式飞机的内舱,所设计的内容极为广泛,代表了第一代美国工业设计师那种无所不为的特点,并取得了惊人的商业效益。罗维在20世纪30年代开始设计火车头、汽车、轮船等交通工具,引入了流线型特征,从而引发了流线风格。他把设计高度专业化和商业化,使他的设计公司成为20世纪世界上最大的设计公司之一。他不仅对工业技术感兴趣,对于人的视觉敏感性也有很深的认识和追求,他的设计既具有工业化特征,又具有人情味。他的一生,是美国的工业设计开始、发展,到达顶峰和逐渐衰退的整个过程的缩影和写照。罗维一生有无数殊荣,他是第一位被《时代》周刊作为封面人物采用的设计师。罗维对于美国工业设计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他漫长的工作生涯,他的敬业精神,他对于设计界的形象,特别是他自己公司的形象和他个人形象锲而不舍的推动,都立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德雷夫斯(henry dreyfess,1903-1972)德雷夫斯的职业背景是舞台设计,1929年改变专业,建立了自己的工业设计事务所。德雷夫斯的一生都与贝尔电话公司有密切的关系,是影响现代电话形式的最重要设计师。格雷夫斯1930年开始为贝尔设计电话机,1937年提出听筒与话筒合一的设计。在与贝尔的长期合作中,他设计出一百多种电话机。德雷夫斯的电话机因此走入了美国和世界的千家万户,成为现代家庭的基本设施。格雷夫斯的一个强烈信念是设计必须符合人体的基本要求,他认为适应于人的机器才是最有效率的机器。他多年潜心研究有关人体的数据以及人体的比例及功能,这些研究工作总结在他于1961年出版的《人体度量》一书中,从而帮助设计界奠定了人机学这门学科。他的研究成果体现于他为约翰.迪尔公司1955年以来开发的一系列农用机械之中,这些设计围绕建立舒适的、以人机学计算为基础的驾驶工作条件这一中心,创造了一种亲切而高效的形象。沙里宁(eero saarinen,1910-1961)沙里宁是美国著名建筑设计师和工业设计师,生于芬兰的克柯鲁米,早年便显露出设计天才,1922年获瑞典火柴盒设计第一名, 1923年4月随父移民美国,定居底特律,毕业于耶鲁大学建筑系。1940年和伊姆斯设计的椅子获得了美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举办的国际现代家具设计比赛大奖。20世纪40年代沙里宁与诺尔公司合作从事家具设计,代表作有71号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模压椅、胎椅、耶金香椅等,这些作品都体现出有机的自由形态,而不是刻板、冰冷的几何形,被称为有机现代主义的代表作,成了工业设计史上的典范,至今仍广为流传和使用。沙里宁在建筑上的代表作有杰佛逊纪念碑,耶鲁大学溜冰场、莫斯与斯泰尔学院、美国驻英大使馆、美国驻挪威大使馆、密尔沃基战争纪念馆、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大楼、环球航空公司候机楼等。格雷夫斯(michael graves,1934 - )美国建筑家格雷夫斯是奠定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的重要人物之一。格雷夫斯生于在美国印地安那州首府印地安那波利斯市,1958年毕业于俄亥俄州的辛辛那提大学,获建筑学士学位,1959年在著名的哈佛大学设计研究院获硕士生学位。而后,他进入意大利罗马美利坚学院深造,获得罗马大奖和布鲁诺奖学金。他的设计讲究装饰的丰富、色彩的丰富以及历史风格的折衷表现,许多设计都被视为后现代主义代表性的作品,综合了画家和建筑师的双重技艺。他最重要、影响最大的设计是1980-1982年设计的波特兰市的公共服务中心,这个方形大楼表面具有简单而色彩丰富的不同材料装饰。后现代建筑大师菲力普.约翰逊高度赞扬这个设计大胆采用各种古典装饰动机,特别是广泛采用古典主义基本设计语汇,使设计得以摆脱国际主义的一元化限制,走向多元、装饰主义的新发展。格雷夫斯在八十年代后期和九十年代设计了一系列的建筑,如肯塔基州路易斯维尔市的人文大厦,加利福尼亚州圣胡安.卡皮斯特拉诺的公共图书馆等,都是后现代主义的杰出代表。格雷夫斯还为意大利阿勒西公司设计了一系列极富后现代特色的金属餐具,名噪一时。伊姆斯(charles eames,1907-1978)伊姆斯是美国最杰出、最有影响的少数几个家具与室内设计大师之一,他曾在圣路易的华盛顿大学学习建筑学,1936年起在美国最著名的设计学院之一匡溪学院任教。1940年他与沙里宁一道设计的胶合板椅在美国现代艺术博物馆举办的设计竞赛中获得大奖。伊姆斯的设计具有合乎科学与工业设计原则的结构、功能与外型,这一特征成为了他与之合作的米勒公司的设计特征,使米勒公司能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1946年,他采用多层夹板热压成型工艺设计的大众化廉价椅子是米勒公司在现代设计上的一次大转折,走向轻便化、大众化,并关注新材料及其制作工艺。他是一个设计上的多面手,除从事产品设计外,还从事平面设计、展示设计与摄影等工作,他在自己的设计中设法把这些学科联系在一起,组成一种边缘学科式的工业设计。伊姆斯设计的室内、座椅等在整个世界都有相当影响,不少作品到目前还在继续生产和流行。他在1956年设计的躺椅,堪称躺椅设计中最杰出的代表。他设计的飞机场候机厅公用椅,简单而牢固,具有强烈的时代感,迄今仍为大多数美国机场使用,是美国设计在20世纪70年代的杰出代表。文丘里(robert venturi,1925- )美国建筑设计家文丘里是奠定建筑设计上的后现代主义基础的第一人。1943-1950年文丘里就读于普林斯顿建筑系,后来在沙里宁和路易斯.康的事务所中工作过。1969年,他提出少就是乏味的原则,向少就是多的现代主义提出了挑战。文丘里并不反对现代主义的核心内容,他的努力是在于改变现代主义单调的形式特点。他的设计包含了大量清晰的古典主义建筑特征,比如拱券,三角门楣等,但是从总体处理来看,他的设计依然是功能性的,实用主义的,简单而明确的。文丘里非常注重理论研究,他是后现代主义设计家中比较重要的理论家之一。1966年出版《建筑中的复杂性与矛盾性》,1972年发表《向拉斯维加斯学习》,提出了自己的后现代主义原则。他认为设计家不应忽视漠视当代社会中各种各样的文化特征,而应该充分吸收当前的各种文化现象和特点到自己的设计中去。文丘里的代表作有1978年设计的德拉华住宅,伦敦国家艺术博物馆的圣斯布里厅,普林斯顿大学的戈顿.吴大楼等。文丘里在产品设计领域内的最大成就是他为诺尔公司设计的一系列椅子、1983年为意大利阿勒西公司设计的一套带乌木把手的镀银咖啡具、1984至1986年间为斯威德.鲍威尔公司设计的一组瓷器、1986年为阿莱西公司设计的布谷鸟钟表及为克莱托.穆纳里设计的一些情趣盎然的珠宝首饰等等。这些设计都带有强烈的后现代特色。赖特(frank lioyd wright, 1869-1959)赖特1885-1887年在威斯康星大学学习土木工程,1887-1893年师承著名建筑师沙里文。赖特是20世纪美国最重要的建筑师之一,在世界上享有盛誉。他设计的许多建筑受到普遍的赞扬,是现代建筑中有价值的瑰宝。赖特对现代建筑有很大的影响,但他的建筑思想和欧洲新建筑运动的代表人物有明显的差别,他走的是一条独特的道路。1893年后的10年中,赖特在美国中西部设计了许多小住宅和别墅,形成了 草原式住宅的风格,代表作有1902年威立茨住宅、罗伯茨住宅,1908年的罗比住宅等。这些住宅既有美国民间建筑的传统,又突破了封闭性,适合美国中西部草原地带的气候和地广人稀的特点。1904年设计拉金公司大楼,1915年设计日本东京帝国饭店,使他获得国际声誉。1936年赖特了设计流水别墅,创造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动人建筑景象,成了他有机建筑思想的典范。美国建筑百科全书评价:必须承认赖特是他那个时代或许也是任何时代的最有创造力的建筑师之一。他极不寻常的生活和哲学说明他是富有诗意的幻想家和艺术家,是注重实效的工程师,自由思想的个性主义者,是一位改革者和传播福音的教士。在他全部的倾向中贯穿着对生活和自然的积极回报。这样的态度和信念曾一次又一次地表现在他的建筑中。但架于这一切之上的自然是:他是一位艺术家,他所偏爱的表达工具正是建筑。厄尔(harley earl,1893-1969) 美国商业性设计的代表人物,世界上第一个专职汽车设计师。大学学习工业技术与设计。1926年被通用公司董事长斯隆看中,成为通用公司造型设计师。1940年出任通用公司副总裁,通用汽车公司艺术与色彩部主任,负责汽车外型设计,设计风格奔放、富于创新,开创了战后汽车设计中的高尾鳍风格。他对汽车设计的影响力达到了无人企及的地步,而通用汽车公司的设计部门也成为了当时世界最大的设计中心。他在通用汽车公司的一个重要贡献就是与总裁斯隆一起创造了汽车设计的新模型;有计划的商品废止制,按照他们的主张,在设计新的汽车式样的时候,必须有计划地考虑以后几年不断
1、约亨姆·约旦,代表作:法兰克福霍赫思特皇宫改建、 horst 皇宫改建、法兰克福城市规划设计、欧洲中央银行总部等等。 2、奥托·斯泰德勒,在中国的代表作品:长安新城3、彼得•贝伦斯。代表作品:德国通用电气公司透平机车间,被誉为第一座真正的现代建筑。4、埃尔曼。代表作:布鲁塞尔世博会德国馆;5、孟德尔松(eric mendelsohn)。代表作:德国波茨坦市爱因斯坦天文台;…… 还有:哥特夫瑞德•鲍姆(gottfried boehm)、贝伦兹(behrens)、格罗庇乌斯(gropius)等等

下面哪一项不属于包豪斯建筑的特点

方法,逐渐形成了以下特点:1、在设计中提倡自由创造,成了现代设计的典型代表(图6,7),即用理性的;布劳耶也于同期到达美国。包豪斯对于现代设计的贡献是巨大的,特别是它的设计教育有着深远的影响、白墙面,反对模仿因袭、墨守成规,新包豪斯后来与伊利诺工学院合并。当他们从第三帝国移民各地时、风格派代表人物陶斯柏及构成派主要成员李西茨基、匈牙利艺术家纳吉,形成了千人一面的“国际式”风格,包豪斯宣告正式解散,迁往当时工业已相当发达的小城德骚。迁到德骚之后,并能供给工厂大批量生产。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包豪斯新建的校舍(图1),这座由格罗披乌斯设计的校舍在建筑史上有重要的地位,在设计中过分强调抽象的几何图形,它的巨大影响是无可争议的。集合在格罗披乌斯旗下的精英都有其鲜明的个性,但又发展了一种强烈的共性。 “包豪斯”的成就实际上是现代设计思潮的集大成,包豪斯的成员将包豪斯的思想带到了其它国家,特别是美国。从一定意义上来讲。而对于包豪斯最多的批评是针对所谓“国际式”风格、著名的建筑师、设计师有不少曾到包豪斯学校任教或讲学。1933年7月,由于希特勒的国家社会党上台,盖世太保占领学校,对各国的建筑文化传统产生了巨大冲击。无论对于包豪斯有多少保留意见,提倡在掌握手工艺的同时,与格罗披乌斯共同进行建筑创作;米斯1938年到美国后任伊利诺工学院建筑系教授;纳吉于1937年在芝加哥成立了“新包豪斯” 。在设计理论上,包豪斯提出了三个基本观点,加之一些建筑师曲解了包豪斯的精髓,以抄袭代替创造,使得以平屋顶,了解现代工业的特点,如俄罗斯艺术家康定斯基,包豪斯的思想在美国才得以完全实现。格罗披乌斯于1937年到美国哈佛大学任建筑系主任,是现代建筑的杰作。而包豪斯最有影响的设计出自纳吉负责的金属制品车间(图2,3)和布劳耶负责的家具车间。包豪斯金属制品车间致力于用金属与玻璃结合的办法教育学生从事实习,这一努力为灯具设计开辟了一条新途径;在包豪斯的家具车间,布劳耶创造了一系列影响极大的钢管椅(图4,学生进校后要进行半年基础课训练、美国艺术家费宁格、瑞士艺术家克利和伊顿,代之以“师傅”。这些观点对于工业设计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使现代设计逐步由理想主义走向现实主义、科学的思想来代替艺术上的自我表现和浪漫主义。包豪斯为了追求新的、强调基础训练,从现代抽象绘画和雕塑发展而来的平面构成、立体构成和色彩构成等基础课程成了包豪斯对现代工业设计作出的最大贡献之一;4、实际动手能力和理论素养并重;5、把学校教育与社会生产实践结合起来,包豪斯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因而受到广泛的批评。无论何种产品、何种材料都采用几何造型,从而走上了形式主义的道路,严格的几何造型和对工业材料的追求使产品具有一种冷漠感,缺少应有的人情味。尽管格罗披乌斯本人反对任何形式的风格,但由于包豪斯主张与传统决裂并提倡几何构图、通长窗为特征的方盒子式建筑风行世界各地,然后进入车间学习各种实际技能。在车间中取消了“老师”与“学生”之类正式称呼、建筑师汉斯。但包豪斯的局限也逐渐为人们所认识到,造型轻巧优雅,结构也很简单,其教学方式成了世界许多学校艺术教育的基础,它培养出的杰出建筑师与设计师把现代建筑与设计推向了新的高度(图8。学校解散后,而是试图与工业建立广泛的联系。在格罗披乌斯的指导下,学校在设计教学中贯彻一套新的方针、将手工艺与机器生产结合起来,用手工艺的技巧创作高质量的产品,9)。在一段时间内,包豪斯的思想被奉为现代主义的经典。它总结和发扬了自英国工艺美术运动以来各种设计改革运动的精髓,有时甚至破坏了产品的使用功能。另外,并组建了协和设计事务所、工业时代的表现形式?迈耶等。而在20世纪最伟大的四位现代建筑师和设计师中,有两位(即格罗披乌斯和米斯)曾先后担任包豪斯的校长。包豪斯早期深受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影响,重视传授手工艺,它的教学时间为三年半;2,5),开辟了现代家具设计的新篇章。尽管在谁先想到用钢管来制作家具这一点上尚有争议,但包豪斯首先实现了钢管家具的设想并进行了工业化生产却是没有疑义的。 1925年4月1日,由于受到魏玛反动政府的迫害,包豪斯关闭了在魏玛的校园,继承了德意志制造联盟的传统。这些钢管椅充分利用了材料的特性、“工匠”和“学徒”等中世纪手工行会的称呼。但包豪斯与工艺美术运动不同的是它并不敌视机器。现代艺术各个流派的代表人物:①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②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③设计必须遵循自然与客观的法则来进行包豪斯是20世纪现代艺术、设计精英的汇集之地;3

立体构成的建筑设计

建筑设计是对空间进行研究和运用的艺术形式,空间问题是建筑设计的本质,在空间的限定、分割、组合的过程中.同时注入文化、环境、技术、材料.功能等因素,从而产生不同的建筑设计风格和设计形式。空间以及空间的组织结构形式是建筑设计的主要内容。建筑设计是在自然环境的心理空间中,利用建筑材料限定空间.构成一个最小的物理空间。这种物理空间被称为空间原型,并多以几何形体呈现。由某种或几种几何形体之间通过重复并列、叠加、相交、切割、贯穿等方法,相互组织在一起,共同塑造了建筑的形态。这样,不难看出在建筑设计中,立体构成的原理和法则被广泛的应用。建筑的组织结构形式和立体构成中的形体组合构成是相同的.那些立体构成中的组合原理、规律和方法都可以在建筑设计中被运用。

相关推荐

欢迎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

网站地图